请回到1993,让《我爱我家》老傅永远生活在那年杨柳北里18号202
《我爱我家》播出已经快27年了。它嵌入一代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成了90年代回忆的情感纽带。
全国依旧有很多人,去北京时,要摸索到杨柳北里18号,站在楼下,深情仰望202室的窗户,对着剧中老傅一家人的住宅,感慨岁月流逝。
拍摄者:wilbur711
或者鼓起勇气,走上楼,站在202室门口,陷入幻想,希望敲门后恍然发现,门后是1993年,66岁的老傅戴着老花镜,手里夹着烟,正坐在沙发上看着报纸,突然激动地喊:“好消息好消息呀,这个首都机场的高速公路马上就要修成啦,激动人心呐 。”
“爸呗,爸呗,瞅您激动的,吐沫星子喷我一脸。”38岁的儿媳和平在旁边沙发上盘着腿打毛衣。
时空就永远停留在这个平行小宇宙。
拍摄者:《我爱我家》铁粉wilbur711
我们的电视剧从来不缺好妈妈,但再没有像傅明这么让人喜爱的爸爸,公公,爷爷。我们电视剧中的男性长辈,要么正气凌然,冰冷得像祠堂的祖宗石像一样,可敬可畏,无法亲近,要么在婆媳大战中沦为一个坐在角落,寡言少语的配角。
傅明老人原名贾敬贤,为祖国奋斗过的离休局级干部,正气但也官僚,清廉也虚荣,顽固又天真,要捍卫一家之主的威严,也容忍被儿女挖苦讽刺。他善良热情又经常不懂装懂瞎指挥。他因真实、复杂、多面而可爱可亲。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式老人的共性,也能看到“儿女可以编排老人”的稀缺性。能看到我们的上一代影子,又看到我们自己昨天、今天、明天。老傅也许是多数人一生的写照,人生不过三天。
少年时追过偶像(给阮玲玉写信),有过梦想(当裁缝),错过初恋(和文怡人约黄昏后);
青年时努力工作(二十几岁独当一面),成家立业(和爱人结婚),养育子女(两子一女);
老年时含饴弄孙(和圆圆斗嘴),喝茶看报(糟践琴棋书画),下棋睡觉(迫害花鸟鱼虫)。
为工作兢兢业业辛苦了一辈子的老傅,离休回家,才发现单位离了他,照样玩得转。英雄迟暮,本会有几分悲伤,但老傅把战场转移到了家、街道、居委会,不断跨界,不断转型,不断尝试,生活依旧丰富多彩。
他像探春一样在家搞改革,削减开支,上缴工资,搞过装太阳能、灭鼠等大型工程。他尝试过心理医生、侦探等职业,表演过“鲤鱼打挺”气功,表演过生吞鸡蛋、手劈砖,参与过“健康老人”评选、歌咏比赛,干过自媒体出家庭黑板报,向杂志投稿还有粉丝,给电视台录过真人秀“老傅的一天”,还搞过小饭桌,差点去整容。
他对自身要求。有坚持也有放弃。减过肥,禁过红烧肉,戒过烟。他不会为了上电视搞摆拍,装遛鸟斗蛐蛐搞“那些八旗子弟干的事”。
但戒烟对于老傅,就像每年年初立志的我们一样,年年实现不了。
老傅在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学会了抽烟。凡是点着能冒烟的东西,除了导火索他都抽过。几十年的习惯要改,老傅太难了,逼得他一大早就出去街上转胡同串,逛市场进商店,泡澡堂子上影院,实在没事干啊,盯着行人看,街上到处都是抽烟的,“我总不能老在那个加油站里待着吧?”
有尝试,有探索,有成功,有失败,无论孩子们怎么反对,邻居怎么嘲笑,老傅始终在“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的道路上追寻着。
老傅中学女同学文怡突然联系,老傅整天守着电话,连于居委会于大妈的电话也粗暴挂断:“喂,我不在!”整宿回忆16岁那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初恋。
终于见面到65岁的文怡,老傅第一句话是:“文怡?你怎么老成这个样子了?”
比初恋变老变丑更可怕的是,文怡不是来再续前缘,而是为儿子要“批条”,更可怕的是说有个属猴智商不高的大儿子,要来管老傅叫爸爸。
老傅的初恋重逢告诉我们,梦里见到的那个人,醒来还是不要见。时光带走了青春和头发,留下了肥肉和褶子,让彼此留在记忆中吧。何况突然联系,必有妖风,不是借钱就是让你帮她砍一刀。
老傅在工作中与书香门第出身的爱人结婚,婚姻平淡和睦。但也有未解之谜,细思极恐:二儿子贾志新的亲生父亲真是老傅吗?他的小眼睛到底是遗传谁的?老傅爱人日记本上的阿斯达黛和阿菲里同的诗有何深意?藏宝箱在哪里?
有着多年斗争经验,搞人事工作,敏锐、警觉的老傅却对这些谜团毫不在意,含含糊糊。
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是不愿面对还是心知肚明?我猜老傅是聪明人,不愿生疑问,一旦疑问就会有疙瘩。不愿去探究真相,如果是误会,那伤害了妻子的感受,如果是真的,那伤害了自己的感受。
结婚后,永远不要对危险心存好奇。
丧偶两年后,周围总有爱给老傅保媒拉纤的热心人。介绍的对象很多,无论是七十多老太齐大姨,还是38岁励志嫁高干的小史姑娘,18岁要求北京户口的外地农村姑娘,老傅都坚决拒绝。终于遇到知书达理的吴老师,让老傅心动不已。虽然半路杀出个吴老师初恋,无疾而终。
但老傅用自身行动告诉我们,婚恋问题,不要向催婚大妈妥协,不要向现实低头,不要着急,不要凑合,不要委屈自己,这世界上总会遇到与自己心灵匹配的人。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提升自我,及早学一门技能。
老傅年轻时,在《兄妹开荒》中饰演三号角色——学鸡叫,即便只能在文工团装死人、收门票、拉大幕打杂,也培养了他的文艺细胞和素养。不然怎么有机会在若干年后和吴老师合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呢?
老傅在子女面前很维护自己当长辈的权威。
首先,经常强调自己的贡献和重要性,强调自己是家里活得最久的人,地位最高,贡献最大,家庭威尼斯纪录中唯一杀过人(手榴弹炸死过鬼子)的纪录保持者,赶上九天揽月,赶下五洋捉鳖。
其次,定期举行家庭会议,“咱们开个会。”并叮嘱“嗯?你们怎么不做记录?”要求孩子们执行老傅制定的方案。用扣小凡、圆圆零花钱等方法,要求大家凡事向他汇报,听他指挥。要求孩子们尊重他、爱护他、围着他。
老傅对子女有着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判断。
老傅关心着大儿子志国和儿媳和平的感情问题,在本子上记录着:昨天夜里两点四十五分,和平对志国说······
二儿子志新是“宇宙公司贾总”“挂在两个单位,在三个公司任副总经理”,老傅一针见血指出志新就是一个待业三年,游手好闲的“穷鬼”。电视台才采访“勇救落水儿童”贾志新。
老傅说“贾志新?不可能,不可能,他怎么会把人救上来,你就是打死我也不信。”
推荐阅读:240hz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