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绿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初秋时节,走进秦岭南麓的丹凤县竹林关镇,连片翠竹掩映着白墙黛瓦,标准化茶厂里飘出沁人清香,社区工厂内缝纫机声此起彼伏。这个曾因2010年特大洪灾满目疮痍的陕南小镇,如今依托生态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近年来,竹林关镇紧扣"生态立镇、产业富民"发展主线,构建起"山上茶果药、川道工商业、庭院菌畜菜、全域旅游业"的立体产业格局。通过土地流转、能人返乡等方式,建成5000亩高山茶园、3000亩中药材基地和20万袋食用菌产业园,带动80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1.2万元。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丹凤红茶叶、秦芝艾艾草等龙头企业5家,开发出竹编工艺品、山茱萸饮品等12类深加工产品。
依托桃花谷3A级景区,当地打造出"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康养"的全季旅游模式。建成陕南特色民宿集群6处,培育农家乐示范户43家,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600万元。在镇域工业园,新引进的永福矿业尾矿利用、凯森电子元器件等环保型项目,已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我们正探索'产业+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新路。"镇党委书记杨富滨介绍,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模式,全镇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2022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00元,较五年前增长67%。
站在竹林关村观景台俯瞰,丹江两岸产业园区星罗棋布,山间梯田层叠如画。这座生态小镇的蜕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随着西十高铁建设推进,竹林关镇正以绿色产业为笔,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供稿:江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