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三化并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竹林关镇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根本途径,做强“水乡党旗红·醉美竹林关”党建品牌,让党建引领基层发展,赋能社会治理。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竹林关镇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在突出价值引领中凝心铸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区)、田间地头,利用院落会、板凳会、农民夜校等形式,用“土味方言”“俗言俚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累计开展宣讲18场次;发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乡贤议事会等制度载体,组织引导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及群众代表等各方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同心同德、同力共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广大群众的“主心骨”。
深化“网格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坚持“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秉持“治理下放到网格、工作细化至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的治理思路,把基层党建和综治信访、民政社保、防汛防滑、环境卫生、医疗救助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打造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2个,在18个行政村建立“党支部+网格片区”的治理模式,建立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和党员包抓台账,构建419个基层社会治理片区,选任网格长419名,精准绘制网格图18套,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日常生活困难问题,让党群干群关系“一网情深”,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优化“多元共治”,推动基层治理“三治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积极参与的协商共治机制,增强民主决策参与能力,让群众参与村、社区事务,形成了“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商”的治理格局;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及时将村规民约、社会救助、村集体经济运行等内容公开“晾晒”,确保基层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营造文明乡风新风尚,形成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供稿:江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