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关镇:丹水之畔的千年新生
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如碧带蜿蜒而过,托起一座千年古镇——竹林关。这里既有"一江春水穿城过"的灵动,又有"万竿修竹护人家"的幽静,更孕育着生生不息的人文烟火。
一、山水相依的生态秘境
清晨的丹江泛着翡翠色的微光,72岁的船工王大爷撑起竹筏,唱起悠扬的船歌:"丹江水呀清又清,桃花潭水深千尺..." 沿江两岸,万亩桃花与千顷竹林构成天然氧吧,每年三月举办的"桃花节"吸引数万游客。特别的是当地"生态银行"制度——村民用保护环境积攒的"绿色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种创新模式让全镇森林覆盖率突破85%。
二、活着的民俗博物馆
古镇中心的明清老街保留着完整的"四街八巷"格局。每逢农历三月三,非遗"高跷会"准时上演:五尺高的竹制高跷上,艺人扮作八仙各显神通,腰间铜铃随舞步叮当作响。更难得的是"对山歌"习俗——丹江两岸的青年男女隔水相望,即兴编唱的情歌此起彼伏。镇文化馆内,87岁的汉调二簧传人每周仍坚持教学,让这门古老戏曲焕发新生。
三、绿意盎然的振兴之路
在乡村振兴展厅,镇长指着沙盘介绍:"我们打造了'一江三带'产业格局——丹江漂流带、生态农业带、文旅融合带。" 如今,镇上的"桃花醪糟"通过电商年销超千万,竹林关核桃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傍晚的湿地公园里,游客们体验着"扎染竹帘""打糍粑"等传统技艺,篝火晚会的欢笑声与丹江涛声交织成曲(供稿:江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