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来源:互联网 阅读:- 2020-04-04 10:40:19

欢迎来到小毛看世界!

首先非常感谢您点开本文,今天我们要聊的是锤子手机以及它的创始人罗永浩,为什么要聊他(它)们,源于我在头条上看到的一个提问:“为什么锤子手机罗永浩就成功不了,我用过所有款,个人认为好过其他手机?”

既然提到锤子手机,那么我们就先从老罗创办的锤子科技说起。

搅局手机界,切入时间点精准


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锤子科技创办于2012年5月15日,请注意这个时间节点,老罗切入这个行业的时机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阶段。

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2000-2007年)

培育成长阶段(2008-2011年)

高速发展阶段(2012-2013年)

全面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从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移动通信网络,到2014年大规模部署4G移动通信网络。这中间就是各大手机厂商争相布局移动端的最激烈的一段时间,这时候老罗入局,借着风口希望谋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

那时的机圈还非常混乱,头部市场还是三星和苹果的天下,而华为、中兴、OPPO、vivo、小米等品牌还不足以撼动大的市场格局。但是就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来看,在2012年的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10亿大关,而2011年前三季度的用户量只有约7亿用户。(据《2013-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估算)一年的时间就增长了3亿用户,由此可见当时的行业发展潜力是多么巨大。

而另一方面,从那时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手机品牌来看,国产机相较于苹果和三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管是硬件的配备还是软件的性能优化上。

而操作系统方面,市场上的类型还比较多,苹果的iOS系统、谷歌的安卓系统、微软的Windows Phone、黑莓Blackberry、塞班Symbian、三星bada等等,多种类并存说明格局还没有稳定,于是锤子科技走了跟小米一样的道路,先从独立的操作系统做起。

在小米和锤子分别入行机圈之前,雷军和罗永浩还针对做手机这件事进行过会面,可能因为某种理念上存在分歧,遂各自创立自己的独立品牌。

有缺憾就会有需求、有创新,于是不管是Smartisan OS还是小米的MIUI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小米科技,成立于2010年3月3日。

2010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锤子科技,成立于2012年5月15日。

2013年3月27日,锤子科技正式发布 Smartisan OS 操作系统。

不管是大环境下的4G趋势,还是与日俱增的庞大的智能机用户群体,亦或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待完善功能。三点足以看出锤子科技的切入点把握的非常精准。正所谓天时已经具备。

那么为何同期入行的小米科技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以小米手机为首,其他周边配件、智能硬件业务为辅的小米生态。而锤子科技的手机业务却惨遭变卖?

了解了当时入行的时间背景之后,我们再来将锤子科技和小米科技进行横向对比,看看能否找出一些潜在的原因。

以人为本,初创团队的灵魂所在


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细数小米创始人团队,不管是谷歌系的林斌,还是洪峰,在对于MIUI系统的搭建上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再加上其他创始人在设计、内容生态上的丰富经验,才得以让小米科技在创立之初便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经验基础。

雷军,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参与创办金山软件后又创办亚马逊中国。

林斌,联合创始人、总裁、副董事长,历任微软公司主任工程师、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开发经理,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谷歌全球工程总监。

黎万强,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历任金山软件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金山词霸总经理等职务。

洪峰,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在谷歌和Siebel担任了一系列产品和工程主管工作。主导或参与了谷歌音乐、谷歌拼音输入法,谷歌日历、谷歌3D街景等项目。

刘德,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曾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并担任系主任。

王川,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创立了雷石科技、多看科技。

如果说创始人团队是雷军布下的第一步棋,那么种子用户的建立就是第二步为之重要的部分。在操作系统的测试之初,通过第一批发烧友种子用户的建立,拉近初创产品、品牌和用户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参与感。

这是一种对于人性的精准洞察,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而参与感正是让那些发烧友用户的意见被采纳、被应用,在积蓄了强大的认同感之后,传播就成为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所以,正是这批用户的建立,才让外界看到了“口碑营销”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为后来小米社区的搭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米科技作为一个“0-1的品牌”,是选择站在用户的一边去树品牌、做企业的。那么锤子科技对比于小米科技,两个起点几乎一致的手机品牌,后者又是如何做的呢?

创始人的理想,抵不过现实的羁绊


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与小米“软硬结合”的发展路径不同,锤子科技的引人入胜除却老罗本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之外,还源于它本人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与雷军内敛的性格不同,老罗的性格比较外放(虽然他常说自己并不喜欢在公众场合表达),在过往的经历中无不透露出他具有感染力的演讲水平和独到的营销手法。

虽然表面看上去,会比雷军创办的小米品牌有更好的口碑触达,但如此鲜明的创始人风格,有多少人推崇就会有多少人谩骂,相较于小米模式中第一批较为扎实的种子用户,罗粉的长尾延续力或许并没有小米强,以至于最后当小米已经以“点、线、面”的惊人速度串联起更多的米粉时,锤粉只能在老罗的“苦心栽培”下缓慢增长。这是创始人风格的差别,有优有劣。

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再强,也无法为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充其量是加分项,无法作为品牌的立足之本,在后期激烈的市场拼杀中还是要依靠对产品本身的精致打磨。

于是,老罗在品牌创立之初便抛出了“智能时代的工匠”理念。还记得Smartisan T1在上市之初便代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产品首次获得iF国际设计奖金奖的事,这是对其工匠理念的最好诠释,不可否认,在当时众多的竞品中,Smartisan T1的设计风格确实在整个行业内独领风骚,再配合着老罗的出色演讲力,着实在行业内增添了不少戏份。

可商场如战场,不是每一个理想主义的锋芒都可以一直发光。作为一个重资产行业,依靠硬件赚钱的愿景并不好实现,从行业内已成功的模式上看,硬件产品本身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换机潮总会过去,单一的盈利模式很难立足。

在锤子科技手机业务发展繁荣的这7年时间里,我们看到了老罗在理想、执拗到妥协、坚挺中转变,初创团队业务覆盖面的单一让锤子和小米在起步之初,便存在一定的落差,再到后来粉丝的维护、社区的搭建以及整个生态的构建,让两者真正走上了本质相同但发展方向相异的道路。

绚烂之极归于理性,行业红利消逝


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手机界飞速发展的那些年,源于两波换机潮。

2010年-2012年功能机转智能机。

2013年-2016年3G通讯转4G通讯。

至此之后,国内用户平均换机周期拉长到24个月以上,正如雷军在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说的那样:“中国的换机潮已经过去”。

增量市场已经过去、行业红利消逝,存量市场正在缩水,人们在对待智能手机的需求上已经越发理性,而各大手机厂商也渐渐把营销的落脚点从多样的营销创意,转变成扎实的产品功能点上。


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2018年手机行业白皮书》


反观锤子手机,在整个红利渐逝的大环境下,有倔强但最后依旧妥协。而锤粉最初的执念也不得已跟随老罗在摇摆。

销量低迷、资金链断裂,直至最后将手机业务转卖,我们不希望看到锤子手机走向衰落,因为一个理想主义的坚挺者正在与现实抗争,而我们,在面对台上哽咽的老罗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老罗时代的锤子手机的终结,更多的是与之共鸣的不愿在现实面前妥协的自己。

埋头苦干更要仰头看路,理想主义虽然暂时败给了现实,但不会绝迹,今天就是2019年12月3日,老罗身抗拒债之后第一个复出的日子,一场名为“老人与海”的黑科技发布会,我们期待看到一个妙语连珠的老罗,在万众瞩目的舞台前重拾那份久违的傲慢与偏执。


从锤子与小米的横向对比,谈罗永浩的前半生

推荐阅读:2000万和4800万像素区别